哲院畢業季|pick你最喜歡的帆布包設計定制!
作品1號
設計圖(順序依次為整體、正面、反面)
作品2號
設計圖(順序排列:正面、反面)
設計理念:
當您被普遍的人包圍時,比如擠公交擠地鐵排隊洗手間時,可將本包正面朝外,迷宮的設計可以幫身邊的人打發時間。
當您與特殊的人邂逅時,可將本包反面朝外,向對方委婉地發出讀書邀請。
設計圖(順序排列:正面、反面、背帶)
內容說明:
認識你自己KNOW THYSELF
意義說明:
哲學在于認知自我,在于追問的能力,即愛知。
從師大畢業不代表帶走打包的“知識”,
而是帶走獲取知識的能力,
這即是認知自我的過程和追問的能力。
內容說明:
自知無知乃一切真知之始。
吾有知乎哉無知也有鄙夫問於我空空如也我叩其兩端而竭焉吾有知乎哉 無知也有鄙夫問於我空空如也我叩其兩端而竭焉吾有知乎哉無知也有 鄙夫問於我空空如也我叩其兩端而竭焉
美德即知識
意義說明:
始終保持追問的能力和態度不在于主體具有幾斗深的知識儲蓄量,而是自知自我真無。
知,東西哲哲人都指出了這一點,并且更為可貴的是,他們也都指出了評價知識的標準, 即要中道,要符合人性的美德。從師大畢業,要帶走智慧的錦囊,不要帶走知識的包袱。
內容說明:
學為人師 行為世範
左側師大?;?右側哲院院徽
意義說明:
做人不能忘本,要始終記住師大的校訓,“學為人師,行為世范”。
設計理念:
帆布包上人物是烏鴉擬人,身著古希臘風格長袍,向上飛揚的頭發、微閉的雙眼、稍展的雙翅,如在思考著將飛往何方。以問號和感嘆號作為背景,表示哲學起于疑問與驚訝,于簡約中體現學科特點。
設計理念:
正面圖案以“哲”字的字形演變為思路和形式,前兩個為歷史真實存在的字形演變,后兩個為設計者杜撰的字形,但也分別表現了哲思的含義。第三個和“哲”字字形相近,但同時也是一位抽煙的思考者的形象,而最后一個隱約也有“哲”字原型,是思考的機器人形象,寓意即使未來真的進入機器人時代,哲思依然是不可缺少的。這一設計并不局限于哲學之下的某一下屬學科,反而致力于讓每個專業的同學都找到與自己方向的契合之處。
背面圖案為北京師范大學?;?,簡潔明了,與正面一起構成了北京師范大學哲學學院的含義。
設計理念:
希望同學們在學習和生活中能時刻以君子品格自勉,不負韶華,勵學敦行。
設計理念:
設計的意圖是中西結合,于是選取了西方的哲學家康德和貓頭鷹元素,以及明朝的理學家朱熹和八卦元素。
設計理念:
帆布包上的人物是簡筆的蘇格拉底,配上蘇格拉底的經典話語希臘文的“認識你自己”,以及代表哲學學院的“哲”字。
設計圖(正、反面)
設計理念:
靈感來自于卡爾·馬克思的墓志銘:“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
設計理念:
(正面)“我思故我哲”源自大哲學家勒內·笛卡爾的經典思想“我思故我在”,有雙關含義,體現“所屬哲學學院及哲學思想”,圖的簡潔線條既體現“思”,也不失“簡潔”的藝術美;(反面)“一體之道”既體現中國哲學“道”又體現“道中精髓——萬物一體之思想”,圖以傳統水墨藝術展現陰陽圖,且又加內里似游動的黑白“小魚”的創新來表達“融為一體則游刃有余”的理念。兩圖體現中、西哲學。
設計理念:
正:哲學家頭像 反:愛智
設計圖(順序圖依次為整體、正面、反面)
設計理念:
正面是一個沉思者的簡筆畫,下面的文字是我思故我在,希望哲學學院今年畢業的同學都能保持思考。反面是2021的藝術字以及北京師范大學校名。設計這個包較大考慮到美觀性,希望畢業生同學可以日常背著出街~
設計理念:
圖案主體是一個視覺錯覺的正方體,象征“哲學這一思維迷宮,循環往復而又最終回歸”。同時圖案正面(從右邊看)是我們哲院logo的外框箭頭的抽象。主體顏色除了哲院的代表色紫色外,是天藍色和淺綠色,然后,主體圖案的兩邊是philosophy(哲學)的大寫字母(字體可以更改,沒帶電腦實在不方便找特別合適的字體),同時還有淺淺的倒影。最后,整體圖案構成一個類似信封上的尖角的形狀,象征這是“我們寄給畢業師兄師姐的信,也是他們寄給未來的自己的信”。
前期提要:
哲院畢業季丨畢業前,先把回憶裝進 “包”里
供稿|新聞中心 袁 穎
圖片來自活動參與者
封面|新聞中心 袁 穎
審核|新聞中心 趙 璇
編輯|新聞中心 陳詩靈
責編|新聞中心 劉之微